難得想要自己衝去電影院看【牽阮的手】,結果人都到售票口,無情的售票員卻告訴我下檔,連想看的【魔球】也默默的被撤掉了,於是拿出自己收藏的【最後的嬉皮】,又一部講音樂的劇情片,不過相較於【搖滾天空】,我挺喜歡【最後的嬉皮】,一對因為喜歡音樂品味不同的父子,因為父親想找回失去短期記憶的兒子,妥協的去了解兒子喜歡的搖滾樂,願意坐下來聽兒子解釋熱愛的"死之華"與"披頭四",願意典當自己熱愛的古典音樂,換取和兒子溝通的方式,因為音樂是他們溝通的橋梁。
因為音樂而感動,內心的熱血還在,是否又要實現聽亂彈阿翔現場演唱的願望呢?
幸好有音樂,讓我跳脫一個個坑,複雜難懂又難以解釋的人生,就交給音樂去遺忘吧!
以下取字影片的簡介:
【最後的嬉皮】根據奧立佛‧薩克斯的真實臨床案例改編。奧立佛‧薩克斯是英國倫敦著名腦神經學家,他最為人知的作品就是【睡人】,由原著小說改編成的同名電影,獲得奧斯卡 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多項提名。本片則為他的另一個研究案例。
音樂是亨利和賈伯利共同的喜好,然而他們對於音樂品味卻迥然不同,對於政治的歧見更導致賈伯利在二十年前離家出走。二十年後,醫院傳來賈伯利流落街頭,被送到醫院後作了腦 瘤切除的手術。手術後,賈伯利的精神狀態癡呆,對周遭反應遲緩,由於腫瘤已嚴重損害大腦,使得賈伯利無法再製造新的記憶,也就是說他一直認為自己還活在1968年,活在那 個反戰、抽大麻、熱愛迷幻搖滾的嬉皮年代。
不想再失去兒子的亨利,發現黛安教授關於音樂與腦瘤的研究,特別邀請黛安為兒子進行音樂治療。黛安發現賈伯利對於迷幻時期的搖滾樂,比如說披頭四、巴布狄倫、尤其是死之華 合唱團的音樂特別有反應。當他聽到他們的音樂,他能侃侃而談、對答如流,殊不知這個年代已離他遠去。搖滾樂對於65歲的亨利來說等於"吵死人的音樂",他對搖滾樂一點也不 了解,但為了與兒子重新建立溝通的管道,他下定決心徹底研究60年代的所有搖滾樂團。
- Nov 30 Wed 2011 00:52
[小視窗大世界]最後的嬉皮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