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蘭嶼這塊淨土在大學時代就非常的嚮往,礙於太多因素的關係,遲遲都無法實現這個小小的夢想,只記得蘇老堯常說『要在蘭嶼逐漸現代化之前趕緊去一趟』,還記得小低與咯咯兩個小女生傻呼呼的衝去蘭嶼的時候,出社會工作後慢慢淡忘那股衝勁,蘭嶼似乎只存在地圖上。去年十月份腦海中突然出現了『蘭嶼』,就這樣和好姐妹決定就冬天去蘭嶼吧!雖然聽說冬天的蘭嶼沒什麼好玩的,冬天的蘭嶼隨時會因為天候的關係與外在暫時失聯,我們還是決定今年的冬季旅行就是『蘭嶼』,老天爺賞不賞臉就看祂的心情吧!

     
        一月二十七日夜間十一點零五分的莒光號即將帶著我們一同奔向東部,開始我們的小飛行,我們在內湖搭乘該死的222公車,本以為可以悠閒的邁向台北火車站,偏偏這台公車很慵懶的閒晃著,眼看火車站就在眼前,可愛的公車卻是繞了好多個小圈圈,我們搭車的時間就快到了,我與阿芳兩人就這樣大眼瞪小眼,內心是焦急的,公車就在十點五時幾分的時候放我們一馬,兩人上氣不接下氣的衝向火車站,幸好火車還延遲了三分鐘,不然我們就要跟火車說掰掰了。




      
本以為這是我第一次搭乘夜車,後來才想起實習那一年我好像做過蠢事,一個人搭乘夜車環島,還夜宿過花蓮火車站,等著三點往台東的火車,果然年輕的時候比較蠢。上火車之後,身旁的阿芳工作了一天努力的尋找最好睡覺的姿勢,而我大概開始因為旅程開始而睡意全失,靜靜的看著窗外的黑夜,腦袋瓜一直胡亂的運轉著。

摘下眼鏡後的路燈     變成了一座座小小的摩天輪

從瞳孔望出去的街燈   變身為一盞盞鵝黃色的天燈

模糊的世界裡頭     看不清楚有時反而比較幸福嗎


     
耳邊傳來一首首原住民的歌聲還有去蘭嶼ㄧ定要聽的『陳建年』,火車穿越黑暗,而音樂增添對這趟旅程的養分,火車在凌晨兩點五十分抵達花蓮,拍了一張窗外的時間,扭扭身子替自己找ㄧ個舒適的姿勢,找周公下棋去。


     
六點抵達台東火車站,距離我們搭乘德安航空的飛機還有三個小時多,兩人就在火車站旁點了早餐,等待太陽叫醒大地。從台東火車站到航空站可搭乘計程車,一趟兩百五,往蘭嶼的第一班飛機是九點五十五分,等待的過程中,大概因為睡眠不足整個腦袋瓜都昏昏的。這是我第二次搭飛機,沒想到往蘭嶼的小飛機這麼迷你,讓一直有點恐懼的我還是怕怕的,雖然只要伸手就可以抓阿芳的手咬,但是面對飛在空中這件事情還是無法開心享受。
       
        這次我們挺幸運的是在蘭嶼這幾天的天氣算不錯,第一天就被熱情的陽光曬的紅通通,這時節會到蘭嶼的旅客很少,我們很巧的遇到ㄧ群由老師帶領的大學生,還住在同一各民宿。抵達蘭嶼時,民宿的老闆已經幫我們租借好機車,從紅頭村到野銀村至少要二十分鐘,初次騎在蘭嶼的道路上時,自己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原始的道路,在坑坑疤疤的石子路上顛簸有些不習慣,蘭嶼還是保留它許多簡單的風貌吧!

       本來第一天的午餐打算到東清村的『人魚與貓』用餐,但是後來才發現冬天的蘭嶼有許多家店都是暫時營業,我們只好再從東清村返回到椰油村去覓食,幸好四季牛肉麵店是有營業的,網路上說牛肉麵不錯,不過我覺得還好,但是原住民的幽默好像不管是哪一族都很有趣,飽足之後開始我們的蘭嶼環島之旅,在這之前我們先跑去『蘭嶼農會』採購,原來號稱農會的地方只是簡單的鐵皮屋搭建的,但我想這地方對於村民應該已經好比都市的百貨吧!




       
延著環島公路開始了收納蘭嶼的風景,一路上當然少不了ㄧ群群的山羊,在馬路上、在岩壁上、在海邊悠閒的閒晃著,沿著土地公廟旁的山路往上爬升,見到山羊群我們總會放慢速度,自己還喃喃自語的跟羊群說抱歉,在這塊土地上動物的身價可是不低的,我們這些外來客當然要放尊重一點。往蘭嶼燈塔的山路上,往下眺望可以看到蘭嶼東部海岸的全景,只能用美不勝收來形容,靜靜的山嶼和湛藍的海,冬天的蘭嶼沒了人群的雜沓,更顯的像一塊人間淨土。


       
ㄧ路上發現蘭嶼人是熱情的,反而覺得自己防備心太重,在路上遇到兩位阿姨很悠閒的在路邊休息,熱情的阿姨看到我們便跟我們說『歡迎到蘭嶼來玩』,臉上掛著原住民樂天的笑容,還介紹我們往前過去會有五孔洞可以去參觀一下。我們第一天的行程就ㄧ邊拍照一邊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慢慢習慣蘭嶼的生活步調,試著開始卸下原有生活的角色,只吹著海風不去想自己是誰,相較於我,阿芳就比較辛苦一點,公司的電話還是跨海不斷的騷擾著休假的她,而我的手機早就因為『台灣大哥大』的關係
被隔離在海的另一端啦!


(阿花花還在講電話,阿豬作勢推阿花 哈哈)

        
常和朋友開玩笑,去蘭嶼的話一定要去找陳建年,但當自己站在蘭嶼的時候,就不敢奢求會遇上偶像,我想就隨緣吧!實現小小夢想來到蘭嶼已經該滿足,站在同一塊土地就夠了。  結束環島的路程之後,回到262小憩一會,兩人跑到據說非常漂亮的青青草原,將車子停在入口處,阿芳繼續被公司的電話騷擾著,我漫步在一片原野上,望著遠處的小蘭嶼,整個腦袋就這樣淨空,任憑夕陽的曝曬,終於知道文子口中的那片青青草原是怎樣的令人難忘。手中的數位相機不管是哪一種角度的拍攝,都是ㄧ幅幅美景,坐在木椅上彷彿時間就會靜止,能夠隔絕塵埃,靜靜的享受大自然的滋潤。

我願是那長空一朵雲彩

不願變成雨點飄落下來

逍遙又自在

飛去又飛來

在蔚藍天空抒盡我的胸懷

            

我願是那長空一朵雲彩 
不願變成雨點飄落下來 
朝陽和我同在 
晚霞伴著我來 
在茫茫天宇塗上理念色彩 
春雷在響聲聲春雷不該 
催我落凡是無奈 
雖然我已變成絲絲小雨  

我願洗淨大地所有塵埃 



        這是南王姐妹花專輯裡頭的『長空下的獨白』很貼切這次的蘭嶼行,很接近當我們在青青草原時候的心情,短短的三天遇上了熱情的冬陽,也碰到雨後掛在海上的彩虹,當然還有絲絲細雨,我們是何其幸運的在冬天遇上了這樣寂靜優雅的蘭嶼!

         我們投宿的地方在野銀村的262,遠離比較熱鬧的村落,但是隔壁青春活力十足的大學生恣意大笑的聲音提醒著我們『年輕的活力』,不知道是否因為不習慣一直顛簸的石子路而全身痠痛的我ㄧ躺在床上就馬上進入夢鄉,沒了電視與電腦的誘惑,睡覺就變成最大的娛樂了嗎?
        
         
原本預定第二天去大天池的,但晚間的天氣告訴我們可能無法如願,民宿的老闆說最好是有人帶會比較安全,掙扎之下還是交給天氣決定我們的行程。清晨六點多醒來,窗外的雲層遲遲不願散去,朝陽就厚重的雲堆中努力的散發它的光芒,天空時而飄著細雨,我們只好轉戰『氣象站』,沿著中衡公路會遇到往氣象站的交叉口,民宿的老闆提醒我們不要騎車上去,因為坡度很陡有些危險,一開始我們還不相信,結果真的差一點在陡坡上摔跤。沿著往氣象站的山路,往下眺望能將蘭嶼的美景盡收眼前,綠草茵茵的氣象站,ㄧ張石桌和幾個石椅搭配山色與海景真令人感覺到與世隔絕的寧靜。

 



      
 延著中衡公路便能從野銀直接到達紅頭村,在紅頭村的雯雯買了幾個小飾品,顧店的女生說很少有人冬天來到蘭嶼,大部分的店家也都歇業,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嚐到芋頭冰,更不用說無餓不坐等店家的餐點,看來要有取捨的,享受寂靜的蘭嶼就無法品嚐到美食。我對那女生感到好奇,因為言談中發現她來到蘭嶼已經兩年,個性有點灑脫爽朗,不禁好奇在她身後有怎樣的故事, 她說冬天的蘭嶼正是它好好休憩的時刻,夏天的人潮對蘭嶼來說已經負荷太大,我們兩個正好遇到不喧嘩吵鬧的時候,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的。



       第二天下午的行程就是『椰油國小發呆』,兩個進入輕熟階段的人就這樣各拿著書本在椰油國小下發呆,配著饅頭和喝著海風,微涼又愜意的午後,時而拿起相機取景,時而翻閱著書本,一待就是一整個午後,沒有擾人的電話、沒有大聲喧嘩的人聲,這就是ㄧ種慢活的步調吧!肚子餓了,兩人就衝去農會買食物,聽到一段爆笑的對白,真的非常佩服原住民特有的思考模式。

客人:老闆,『ㄌㄚˋ』油在哪裡?  
老闆:第三櫃子那邊。 
客人:哪有?我說的是機車用的『蠟油』…… 
老闆:…………. 
(os:誰會去農會買機車用的蠟油?????)

      第二天的蘭嶼總是飄著小雨,太陽偶而才露臉,離開椰油國小之後,我們閒晃到蘭嶼國小,這國小的整體建築不同於一般的國小,教室幾乎都是日式的建築,校地挺遼闊的,走在校園中又是不同的享受,操場上還有壘包,穿梭在走廊中有種說不出的愜意。晚上的午餐請民宿的老闆替我們準備,因為我們已經放棄尋找美食的企圖,雖然阿姨準備不是華麗精緻的餐點,但是也讓我體驗到達悟族人的簡單生活,食物幾乎都是水煮,沒有太多的佐料,有些許的不習慣卻也體悟到『知足』這件事情,本來我是不吃螃蟹的,但是還是努力的不去浪費食物,在風雨交加的鐵皮屋裡努力的吃完阿姨準備的晚餐,吃進達悟人的生活哲學,在離開蘭嶼的前一夜,這簡單的套餐就是最道地的達悟族的文化吧!

 沒有飛魚餐也沒有傳統的芋頭 
只有一條不知名的水煮魚 
六隻招潮蟹 
汆燙的地瓜葉 
和有夢幻名稱的『情人的眼淚』 
不可口但卻傳達知足與簡單生活的意念 
這或許也是這塊土地的獨有魅力吧!

    夜間的風雨讓我們有點擔憂,不知是否明天回程的飛機會順利啟航,用餐的時候看著老闆望著外面的風雨,自己也跟著有些不安,不過身旁的陳教授還是非常有信心的說『賣驚』。晚上跑去逛了野銀的雜貨店,發現那裡的雜貨店賣的零食和飲料比農會的還豐富,還有許多泡麵呢!果然網路上的消息不一定是對的,明明雜貨店比百貨還多樣化,哈哈……

         回程的第三天早晨,我們起了一個大早,外頭仍然在飄著細雨,兩人決定跑去傳說中的東清『美亞美早餐』碰運氣,從野銀到東清不到十分鐘的路程,幸好早餐店是有開的,躲在巷弄間的早餐店,終於吃到自己習慣的早餐,而且我看美亞美早餐堪稱是最齊全的、專業的早餐店啦!有趣的是店裡面掛滿了陳建年的作品,老闆還很熱情的讓我們看他們祭典的照片,沒有機會在飛魚季來觀摩,能看到照片也是不錯的收穫,老闆的熱情讓我覺得很溫暖,還特別跟我們弔胃口說他和陳建年的關係不淺喔!老闆知道我喜歡陳建年還說,你可以挑一張明信片,我可以請陳建年幫你簽名, 哇塞!這提議真是宛如作夢一般,自己還呆愣愣的時候,還是阿芳芳催促我快點寫明信片的,自己在明信片上面瞎寫了一段話,也沒特別提到陳建年,只留了一個小空白的地方,
哈哈!我真是害羞聞名的,不管怎樣這已經算是最貼近陳建年的一次啦!謝謝亞美亞早餐店的老闆,給我這一個小小的夢想。

        

       第三天的重頭戲就是『傳統地下屋』導覽,因為我們投宿的262老闆自己擁有地下屋,因為我們是房客的關係,所以他們有提供我們參觀地下屋的服務,以達悟族人的傳統來說是不可以拍地下屋的,我們當然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可惜早上我們都在等另一組人馬悠閒的吃早餐,等到參訪地下屋的時候已經快十點鐘,阿姨帶著十幾位的旅客去她的地下屋參觀,一開始人太多,讓我無法聽到阿姨的解說,但是能進入他們特有的住屋內還是有趣的。

        傳統的住屋可以分成三種建築:主屋、工作房和涼台,我們參觀的是主屋,阿姨的工作房已經變成了民宿。印象中比較特別的就是主屋地板是微傾斜的,因為在還沒有尿布的時候,小孩子如果尿床就會隨著波度向下流,等到早上大人只要用水沖洗即可,真是有趣的思維!還有在地板上面還有幾個小洞,那小洞是方便吐檳榔之專用孔喔!阿姨說在蘭嶼最值錢的是豬,雖然在蘭嶼到處都看的到羊,但羊都是野放的,價值上面不及豬。(你看看,你看看….豬是有身價的)阿姨還特別介紹達悟族人的織布和器材,並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學織布的,必須是年歲大的男子才可以織布,織布的器材也不可以輕易的觸碰,否則將會觸犯他們的禁忌。幾乎每一家傳統地下屋的外頭都會立有「靠背石」,這是早期達悟人工作之後休息的地方,靠右邊比較高大的一定是男子的,靠左邊的則是女子的,如果家中有長輩過世,就會讓那顆代表長輩的石子倒下。

        聽著阿姨講述達悟族的傳統文化是一種享受,或許就如阿姨說的達悟族的文化是很獨特的,難怪有這麼多學者或者研究生每每作研究都會以他們的文化為主題。自己忍不住覺得有點可惜,因為害羞而不願多好奇一點,可惜了這次很好的探索機會,就留給自己有下次來到蘭嶼的好理由吧!

        我們兩個已經習慣沒什麼人潮的蘭嶼,習慣在路間等著羊群踱步離去,習慣在石子路上只有我們兩個人,也許就是冬天蘭嶼特有的禮遇吧!雖然沒享受到熱情又湛藍的蘭嶼,但我想這次的蘭嶼也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否則不會離開蘭嶼許多天之後,還是有點不習慣都市的繁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浮標 的頭像
    海浮標

    飄呀飄的海浮標

    海浮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