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喜歡看書的時候,雜誌就變成另一種型態的閱讀。仔細想想從高中到現在喜歡看的雜誌好像就只有那幾種類型,不知道各位觀眾又都喜歡看什麼雜誌呢?
高中的時候,最喜歡跑去圖書館的雜誌區,找『大地』和『雅砌』。那時候的『大地』雜誌有我最喜歡的生態攝影家『徐仁修』的文章和攝影作品,也許已經不記得那老傢伙介紹了多少的地方和照片,但是還記得每一次抱著『大地』的期待感。只是後來發現他的文章越來越少了,『大地』報導的地方也轉向大陸地區的資訊,那時候甚至現在都討厭大陸的我,也因為這樣漸漸的遺棄了看『大地』的習慣。
『雅砌』是關於室內設計的雜誌,那時候它總會介紹台灣許多很有特色的房子,透過翻閱書的時候,也許我那時候就開始作著一種達不到夢想,但是現在有時候想到時,依舊會買來看看,找尋心中遺失的某一塊。
後來上了大學之後,反而是摸雜誌最少的時候,偶而想到的時候會去看看『張老師月刊』、『雅砌』或『台灣山岳』,卻沒有收集的習慣。
開始實習之後,開始一個人住在外面的時候,定期購買雜誌似乎成為填補我這不愛看很多文字懶蟲的補救方式了。後來習慣看棒球之後,『張老師月刊』、『台灣山岳』以及『台灣職棒』就這樣累積了起來。習慣在書局每個月初的時候,一一的搜尋、找到,然後堆滿了漸漸狹小的空間。
有時候,購買物品或許是要用來填補太多的寂寞空間吧!
在社區工作的時候,認識了文建會這一個很有氣質的單位,也看到了『文化視窗』這一本寶物,裡頭舉凡有關於台灣文化的相關議題總會被涵括,不論是響叮噹的人事物,或者是默默無名的市井小民,都會出現在這本雜誌裡頭。只是後來換了主委之後,似乎沒有將這本雜誌繼續發行下去的消息。
希望有一天,我能繼續聽到文建會的聲音,能繼續看到『文化視窗』這一本雜誌。
來到關西之後,找不到『文化視窗』,只能習慣性的買著『張』與『山』的雜誌。
但是,現在我的生活又多了一份期待每個月初的到來,因為我終於與『dpi』相會了。它是一本有關於創意設計相關的雜誌,每次翻閱它的時候,感覺就像瞬間世界只剩下我和這一本雜誌,我掉進去『dpi』的魔幻世界。
也許我就像當初一樣看著『雅砌』那樣,痴心作著夢想和一種憧憬。只是誰知道未來呢?我只是想分享每次看到不一樣設計圖樣的時候,最想知道這些人為何會弄出這樣的圖像佈置,那時候的他們在想些什麼東西...........
也許這是心理學上面曾經說過的─『後設認知』吧!
- Feb 15 Tue 2005 22:52
我的新寵雜誌─『dpi』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